北航新闻网5月11日电(通讯员 程元晨) 李可毅,我校2015届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毕业生,本科毕业后赴美国波士顿大学攻读系统工程专业硕士。学成回国后,他放弃了高薪入职机会,也放弃了去欧洲顶尖商学院SDA Bocconi读MBA的机会。在国贸CBD一间50平的店面里卖起了东北快餐——扒肉。 这家扒肉店的名字叫“八小生”,取自林语堂先生的&ldquo
北航新闻网5月11日电(记者 孙也程/文 孔祥明/摄影)5月11日下午,北航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研讨班在晨兴音乐厅正式开班。全体在校校领导、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教工党支部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各单位党务工作者及全体学生干部参加学习。校党委副书记李军锋做开班动员,教育部思政司张东刚司长做首场辅导报告。 开班动员后,张东刚司长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意义出发,结合当前
《法制晚报》2017年5月11日报道: “月宫一号”启动“月宫365”计划 舱内实验志愿者全为北航在校生 8名志愿者倒班 月宫待365天 法制晚报讯(实习生 杨雪) 我国首个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在2014年5月成功完成为期105天的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实验。今天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北航月宫
《北京晨报》2017年5月11日(记者 郑超)报道: 8名志愿者倒班 “月宫”待365天 昨天,“月宫365”计划入舱仪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室举行。8名北航志愿者入舱。继2014年5月成功完成105天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后,“月宫365”计划将利用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
CETV《中国教育报道》2017年5月10日报道: 北航“月宫365”计划:为深空探测提供生命保障 【主持人】人类要离开地球到遥远的太空去生存,必不可少的是水、氧气和食物。如果用航天器来携带地面定期补给的话,这样不仅携带的数量有限,而且还会十分的昂贵,难以实现。 【主持人】今天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再次启动了名为“月宫363计划”的科学实验,来探索
《中国青年报》2017年5月11日报道: “月宫365”计划入舱仪式在北航举行 本报北京5月10日电(通讯员 王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原春琳)今天上午,刘慧、刘佃磊、胡静斐、高寒4位首批入舱志愿者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舱, “月宫365”计划正式启动。他们将与另外4位志愿者一起,在接下来
《人民日报》2017年5月11日报道北航挑战世界上时间最长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 北航挑战世界上时间最长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 地上建月宫,入住一整年 赵婀娜 唐国荣 还记得电影《火星救援》里的情节吗?在火星上,植物学家瓦特尼把居住舱变为一个自给的农场,还通过火箭燃料分解出氮和氢,混合在一起燃烧生成水,实现自给自足。如今,这样的情节或将成真。 第一组两名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在&ldquo
《中国教育报》2017年5月11日报道: “月宫365”计划举行入舱仪式 本报北京5月10日讯(记者 赵秀红)今天上午,首批志愿者进入北航“月宫一号”实验舱,标志着“月宫365”计划正式启动。在未来全天候封闭的365天里,志愿者将利用“生物再生”,实现水、空气、食物的自给自足,完成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
北航新闻网5月11日电(通讯员 武智涵) 5月10日上午,“一带一路”伊朗风情文化交流活动在北航实验学校(小学部)二年四班举行,来自伊朗的娜鲁法女士为孩子们讲解了在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中的重要国家——伊朗的风情文化,活动由在班主任刘东飞老师主持、张毓博士翻译。 走近伊朗的风情与文化 活动伊始,二年四班戏剧社的同学们首先演唱了中国经典民歌代表《茉莉花》,拉开了此次
《现代教育报》2017年5月10日报道北航大学生双创竞赛新意频出: 绕开动物 人体芯片有望安全试药 北航大学生双创竞赛新意频出 本报讯(记者 曹阳)今后,在新药筛选方面有望绕开动物实验,直接以人体器官为实验对象,不仅可极大降低药物实验成本,还提升了安全性。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27届“冯如杯”竞赛项目成果展现场,由该校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张星负责的器官芯片项目,为药物
共有 26,02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2,603 页 当前第 1,993 页 |